乍暖还寒时到太阳下骑行,感受别样的温暖。
【立春】
2月4日-5日,立春亦称“打春”、“咬春”,又叫“报春”,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。
【雨水】
2月18日-20日,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,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。
【惊蛰】
3月5日/6日,这时天气转暖,渐有春雷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称为“蛰”,而“惊蛰”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。
【春分】
3月20日/21日,春分是伊朗、土耳其、阿富汗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,有着3000年的历史。
![]()
【清明】
4月5日/4日,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,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,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,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。
![]()
【谷雨】
4月20日前后,播种移苗、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。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,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。
【立夏】
5月5日/6日,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,是夏日天的开始。
【小满】
5月20/21日,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,但还没有成熟,约相当乳熟后期,所以叫小满。
【芒种】
6月6日前后,“芒种”二字谐音,表明一切作物都在“忙种”了。所以,“芒种”也称为“忙种”、“忙着种”,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。
【夏至】
6月22日前后,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,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。
【小暑】
7月7日前后,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,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。
![]()
【大暑】
7月23日前后,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,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。
【立秋】
8月7日/8日,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。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
【处暑】
8月23日/24日,处暑的“处”是指“终止”,处暑的意义是“夏天暑热正式终止”。
【白露】
9月8日前后,天气渐转凉,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,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,故名。
【秋分】
9月22日前后,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,形成昼夜等长。
【寒露】
10月8日前后,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。
【霜降】
10月23日前后,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、初霜出现的意思,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。
【立冬】
11月7日前后,冬季来临。
【小雪】
11月22日前后,气温下降,逐渐降到0℃以下,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,虽开始降雪,但雪量不大。
【大雪】
12月7日前后,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,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。
【冬至】
12月12月22日前后,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。俗话说:“ 22日前后,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。俗话说:“冬至到,吃水饺。”
【小寒】
1月5日前后,对于中国而言,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
【大寒】
1月20日前后,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。
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
© 2023 宿州市公共自行车 技术支持: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